title: 第三章:那块砖头
description: 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,把David从舒适圈踢了出来。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与梦想,那些被搁置已久的38个想法,是否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风口?
categories:
- 职场人生
- 技术与成长
tags:
- 裁员
- 产品创新
- 软件工程师
- 人生转折
- AI教育
date: 2024-06-18
---
David的笔记本在周四早上8:47响了一声。
日历弹出一个会议邀请,主题叫“团队同步——必须参加”。没有议程。七分钟前发的,来自HR里一个他完全不认识的人。
距离会议开始还有十三分钟。
David还赖在床上,房间冷飕飕的,窗帘缝里透进来灰蒙蒙的光——这就是典型的二月早晨,天亮得拖拖拉拉,像在纠结要不要认真营业。
手机又震了一下,工程师群里开始炸锅:
*Marcus:有人收到这个神秘会议邀请吗?*
*Sarah:收到了,啥情况?*
*Tom:八成又要重组了,今年第三次了哈哈*
David回复:*我路上了。*
洗澡啥的直接省略,刷牙套上昨天的牛仔裤和卫衣。只要赶上下一班地铁,二十分钟能到公司。
他终于在会议开始前两分钟冲进办公室。
---
会议室在八楼,不是工程师所在的那一层。其实这就是第一个不详的信号。
David刷卡进门,闸机“哔”一声绿灯亮起。他突然想:这种“哔”还能再听几次呢?
电梯里人挤人,谁都不说话,大家都盯着手机,脸被蓝光照得像鬼片。旁边那位女士也在看同一个会议邀请,不停刷新邮件,仿佛希望有新内容蹦出来。
叮,八楼到了。
门一开,外面站了六十来号人,David只认得一半。各部门各团队,三三两两扎堆,小声嘀咕。
他看到自己的经理Kevin靠窗站着,于是走过去。
“咋回事?”
Kevin脸上表情很复杂:“我也不知道。只说让所有人务必到场。”
“他们是谁?”
“领导层。”
这个词像烟雾一样飘在空气中。
HR的女士出现了,四十来岁,笑容职业,手里拿着平板。“大家请进,马上开始。”
会议室明显塞不下六十人,David只好站在后排。暖气开得太足,有人咳嗽,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汗味和循环了八百遍的呼吸。
一个西装男走到前面。VP of Engineering。David之前只在全员大会上见过他,嘴里总是“激动人心的机遇”、“战略转型”那些套话。
这回他废话不多。
“感谢大家临时赶来,我直说了。受市场环境影响,公司需要调整资源,今天起多个团队将进行裁员。你们的岗位已经被裁撤。”
死一般的沉默。
不是震惊,是安静得诡异,仿佛整个房间忘了怎么发出声音。
“这绝非针对个人能力,你们的表现都很优秀。纯粹是业务决策。HR会一对一沟通,介绍补偿和福利。今天下午五点后你们的系统账号将停用,请收拾个人物品……”
前排有人站起来,默默走了出去,门“咔哒”一声关上。
VP还在继续念“市场变化”、“财务责任”。David已经听不进了。
脑子开始自动算账:
房租:1600美元。存款:47000。保险:60天后失效。学生贷:每月680。补偿:运气好能有两个月。
撑六个月应该没问题,不小心点就只剩四个月。
手机又响了,是妈妈。她还不知道,等他说了才知道。他仿佛已经听到她在电话那头的声音。
又有人离开。然后又一个。VP还在自说自话,但房间里的人越来越少。
David一动不动,好像灵魂出窍地冷静。
会议结束。HR给了个表格,安排15分钟一轮的离职面谈。David选了下午2:30,离现在还有四小时。
他搭电梯回到七楼。
---
工程师那一层比平时还安静。消息已经传开了。没被裁的人坐在工位上,盯着屏幕,但明显没人真在工作。有人在偷偷抹眼泪,大多数人只是呆呆的。
David的工位和昨天一模一样:显示器、键盘、鼠标,还有那只没人洗的咖啡杯、一半没写完的TODO便签、椅背上的夹克。
他坐下,登录笔记本。账号还能用。肌肉记忆般打开Slack、邮箱、Jira。
还有个任务分派给他:“开发新分析看板——3月15日截止。”
3月15号他早就不在了。
Sarah出现在他桌旁,眼睛红红的。
“你也……?”
David点点头。
“我也是。”她声音发颤,“我不懂啊,上次绩效才说特别好,还刚发了奖金,他们不是说……”她没说完,吸了口气,“抱歉,我只是……”
“我懂。”
她走了,David独自坐着。
他打开Notes,翻到“Ideas”那一栏。
三十七个条目。有的蠢,有的也许很牛。全都吃灰,因为他一直不敢试。太舒服,太安全。
他又加了第38个:
*“教育App——AI能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方式自适应。不只问该学什么,更问你想学什么。和那个把我毁掉的系统完全相反。”*
手还在颤抖。
他要被裁了。四小时后,门禁无效,邮箱退信,工资停发,母亲会哭,父亲会问“接下来打算干嘛”,大学同学会发微信关心,猎头们摩拳擦掌。
最“聪明”的做法——也是最“标准”的做法——就是赶紧改简历,联系老同事,投面试。大厂遍地招人,自己资历也漂亮,两周内能拿offer。
回到安全区,换个金手铐,还是同样的会议、需求、慢慢被磨掉的理想。
David盯着第38个想法。
胸口很闷,像有什么东西要冲破肋骨。
裁员这事儿,居然不像灾难,更像——一种许可。
宇宙看他攒了38个念头,却一次都没敢动手,就决定拿块砖头拍醒他。
*有时候生活会用一块砖头拍醒你,不要因此丧失信念。*
Jobs说过这话。不是Stanford演讲最有名的部分,而是后面讲他被苹果扫地出门那段。那种毁灭感,也成了人生最大幸运。
David以前不懂。被炒鱿鱼怎么会是好事?
但现在,坐在即将被锁门的办公室,看着一个再也不会交付的看板需求,还有一家公司把他当成本削掉——
他明白了。
他所谓的“天赋”,这三年都被浪费了。解决自己不关心的问题,做没人需要的功能,一层层往上爬,结果只是更高的梯子。
裁员,不是关门,而是把他踹进了那扇一直不敢开的门。
David关掉Jira,关掉Slack,关掉邮箱。
打开了一个空文档。
敲下:“产品创意1——完整说明”。
手机又响,是Alex。
*兄弟,刚听说,你还好吗?*
David盯着消息,脑子里过了一万种回复。那些标准的、大家都在说的。
他打字:*还行,晚点聊?*
*随时,别客气。*
David把手机扣在桌上。
工程师那层人更少了。有人去提前吃午饭了,有人干脆直接走了。Kevin在玻璃会议室打电话,比早上老了十岁。
David还有3小时47分钟的公司网络权限,能进代码库,能看自己写的基础设施。
他完全可以用这段时间改LinkedIn,下工作作品,搞搞人脉。
但他决定写点别的。
不是代码,是想法。真正想做什么,想解决什么问题,什么能让他凌晨三点自愿码字,不是被动加班而是停不下来。
那个把他和Marcus当流水线产品筛选的教育系统。教他们踩着别人往上爬,从不问你到底想学啥、关心啥、怎么学。
如果有个东西,能先问这些问题呢?
手指在键盘上飞,其他一切都淡出背景。
2:28,手机闹钟响。两分钟后离职面谈。
David存稿,合上笔记本。
七分钟收拾完工位。咖啡杯、便签、一个圣诞抽奖得的减压魔方、夹克。三年时光,装进一个环保袋。
走进会议室,HR比早上那位年轻,明显紧张,流程化地走完手续。补偿八周,保险六十天,下周五发最后一笔工资。
“你有什么问题吗?”
David差点笑出声。问题?他有一千个:为啥是我?为啥现在?为啥承诺稳定最后却一地鸡毛?为啥喊“我们是家人”,然后像算账一样开人?
但答案他都懂。商业决策,市场环境,财务责任。
他只是说:“没有,谢谢。”
HR松了口气:“很遗憾,希望你能找到更棒的工作。你很优秀。”
更棒的工作?另一个公司、另一张桌子、更亮的新手铐。
David签字,HR送他下楼。
“请把工卡留给前台。”
对,工卡。那张“哔”绿灯开门的小卡片。
David走到前台,把卡递给保安。
保安扫完,敲了几下键盘,把卡递还给他。
“已经注销了,要留作纪念也可以,扔掉也行。”
David看看那卡片。三年前刚入职的照片,那时年轻又乐观,真以为“好公司”能代表什么。
他直接扔进旁边的垃圾桶。
保安点点头:“祝你好运。”
David走出玻璃门。这次门没叹气,只是安静地关上。
---
外面依然灰冷,天像在酝酿雨又懒得下。
David站在人行道上,城市如常,车来人往,没人关心他的人生突然拐了大弯。
他掏出手机。37个未读消息。有同事,有大学老友,还有母亲:*有空打个电话。*
他没回。至少现在不想。
他打开Notes,看着今早写下的第38个想法:
*“教育App——AI能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方式自适应。”*
胸口还紧,但已经不是焦虑,是别的东西。
害怕?当然。不确定?百分百。但底下还有——
一种如释重负。
他本来永远不会主动辞职。金手铐太紧,工资太高,妈妈太骄傲,路太顺。
他需要宇宙给他一块砖头。
现在有了。
David开始走路,不是去地铁站,就是随便走。穿过金融区,路过熟悉的咖啡馆,看着街区下午人流,比他午休时来来回回的脚步都轻快。
他想起二十三岁的Jobs被自己创立的公司扫地出门。痛苦、屈辱,却成了人生最大幸运。
*成功的沉重,被初心的轻盈所取代。*
David现在一点都不轻松,反而吓坏了。
但——难以置信的是——他前所未有地觉得自己活着。比这三年来无数绿钩、合并PR、季度奖金更有实感。
手机又响,是妈妈。他让它自动转语音。
今晚会打回去,妈肯定会难过、担心、追问怎么找新工作、怎么交房租、什么时候能稳定下来。
他会说正在面试——这是她想听的。
但在那之前——
David停下脚步。到了家附近一家普通咖啡馆,不是办公室旁边那种第三波精品,普通的美式咖啡配黏糊糊的桌子。
他进去,点了杯滴滤咖啡,挑个角落坐下,打开笔记本。
早上写的文档还在:“产品创意1——完整说明”。
两千字的想法、问题、解决方案、目标用户、核心功能,虽然粗糙,但——是属于他的。
David抿一口咖啡,又苦又糊——完美。
他开始码字。
外面天终于下起雨,先是毛毛细雨,很快变成瓢泼。路人抱着报纸顶头,一边跑一边吐槽天气。
David一点没注意。他在写作。
不是简历,不是求职信,不是投递申请。
是产品文档,是愿景,是一个还不存在但也许能诞生的计划。
时间飞快。咖啡馆人来人往,咖啡变凉,手机一震又一震——他全没看。
晚上八点半,店员过来:“打扰啦,半小时后打烊哈。”
David抬头,发现只剩他一个人。外面早已天黑。
“没事,我这就收拾。”
“不急,慢慢来。”
他存好文档,合上电脑。已经八千字,乱七八糟、不完整,也许一半都不靠谱。
但它是真的。一个想法,正在成形。
他收拾包,留了小费,走进二月夜色。
雨停了,路面在路灯下泛着光,空气带着洗净的清新。
手机上43条未读消息,妈妈三通未接,爸爸两通,前同事邀他聚会、吐槽、拉关系。
他新建一个消息,发给Alex:
*明天一起喝咖啡?有事想聊聊。*
对方秒回:*必须啊,早上行吗?*
*行,9点?*
*不见不散。*
David收起手机,踏上回家的路。
今天早上刚被裁员,十二小时人生天翻地覆。正常人早该慌了,改简历、找人脉、刷招聘。
但他满脑子只有产品文档。明天和Alex要聊什么,教育的现状与可能性,那38个被自己藏了多年的想法,终于不用再害怕失败。
这场裁员不仅关上了一扇门,更把“以后再说”的借口彻底扫地出门。
再也没有“攒够钱再试”,没有“等时机成熟”,没有靠工资和福利当挡箭牌。
宇宙真的给了他一块砖头。站在这不确定又忐忑的夜里——
David突然发现,久违地准备好了。
不是自信,不是确定,但是真的准备好了。
准备去失败,去让人失望,去拿热血换舒适,去验证那38个想法到底是天才还是幻觉。
去回答16岁的自己在图书馆问过的那个问题:*如果今天是我生命最后一天,我还会做今天要做的事吗?*
三年来第一次,他的答案不再是“不会”。
而是:“我还不知道,但我决定去试试。”
David回到家,开门,扔下装着三年工作的包。
打开笔记本,拉出那个产品文档。
继续写下去。
---
*第三章 完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