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 image of post 第十章:推一把
小说连载 初创成长记

第十章:推一把

俄勒冈试点、投资人电话、母亲的最后一次借款。50,000美元的救命桥梁资金到账——六个月的喘息机会。Emma的邮件:‘你的App让我知道,我不是笨,只是学得方式不同。’

第十章:推一把

一月,账户余额:1,510美元。房租倒计时八天。

Alex替David兜了这个月的房租——只此一次。下个月再没钱进账,就只能自谋出路。

原型已上线,67个用户。Sarah Chen把产品转发给了俄勒冈的同行——有四位老师想下周给120个学生试用一波。

史上最大压力测试。

服务器上次67个用户都快喘不过气,120人直接可能原地爆炸。数据库升级?每月80刀。

“要是老师们人手一屏看着它崩溃,我们就彻底凉了。”Alex忧心忡忡。

David咬牙升级,二月的事先不想。

余额:1,430美元。


俄勒冈试点正式启动。David死死盯着后台数据。用户数蹭蹭往上涨:12、28、71、89。

服务器响应飙红,超时,三个报错页面。

David手抖地刷新,手心冒汗。

图表慢慢拉出来了。虽然很慢,但总算是活着的。

峰值:124人同时在线。

撑住了。


首周数据:

  • 124名学生
  • 平均使用时长34分钟
  • 回访率67%

老师们的反馈:学生“很投入”,“挺新鲜”,“还不好下结论”。

没颠覆,没革命,只有……投入。

余额:1,210美元。房租还有三天到期。


妈妈来电:“房租交了吗?”

“还没。”

电话那头沉默。“差多少?”

“一千六。”

“你爸和我帮你垫。这是最后一次贷款。David——三月还没钱,你就该找份正经工作了。”

妈妈声音哽咽,不是生气,是害怕。

“我明白,谢谢。”

“饭吃得怎么样?”

“米饭鸡蛋。”

“你得吃点菜。下周记得打电话。”

“会的,爱你。”

1,600美元到账,余额2,810。

距离三月,还有八周。


一月,用户数继续爬升。180、220、月底287。

老师的反馈变成行为观察:学生主动要求用这个产品,参与度高,“挺特别”。

依旧没什么“变革”,只有……投入。

David向15位投资人推介。12个自动回复,一个直接拒了,两个有点兴趣。

其中一个后面就没下文了。Seedling Ventures约了2月2日电话会议。

30分钟,成败全看这波操作。


一月末,晚上11点。David应该睡觉,偏偏打开产品。

他敲下:“为什么要学微积分?”

一个交互式演示加载:小车穿隧道,时速60英里,30秒后开到哪?

滑块:“你猜猜?”

他猜0.5英里。

“正确!你刚刚用到了微积分——用变化率算位置。”

“那速度要是变化呢?”

速度变成了一条曲线。他可以随便拖动,加速减速,看小车咋跑。

玩了五分钟,屏幕问:“发现什么规律了吗?”

“曲线往上,距离增加得更快。”David答。

“没错!你刚刚发现了微积分基本定理。”

后面分支:物理、经济、生物、编程。

这就是核心:不是一上来灌鸡汤,而是先让孩子们问“我为啥要学这个?”——直接动手玩、自己发现规律,再学公式。

微积分、物理、编程、思考,多线并进,天然驱动,好奇心拉满。

David写投资路演稿写到凌晨两点,重点不在功能,而在体验——发现,而不是填鸭。

投资人会买单吗?还是只看营收数字?

他也不知道。

但至少,他能“秀”出不同的地方。


2月2日,Seedling Ventures电话会议。

David一夜没睡。凌晨发现一个界面bug,修到凌晨三点。

Zoom一开,Jessica Martinez——投资合伙人,四十多岁,凌厉干练。意外的是,身后还坐了两位:Michael Chen也是合伙人,Sara Rodriguez是分析师。

三双眼睛。David胃一紧。

“谢谢你抽时间。”Jessica开场,“我们一直关注你的进展。很感兴趣,能演示一下吗?”

David屏幕共享,手有点抖,拼命装镇定。

“传统教育让学生死记硬背,我们是从好奇心出发。我直接演示一下——”

他在Demo里敲进:“为什么要学微积分?”

交互页面加载,小车隧道,变量齐全。界面他昨晚改了八遍。

“学生可以自己动手,”David介绍,“他们会发现——”

屏幕卡住。

David心跳骤停。

小车动画卡死,滑块罢工,浏览器转圈圈。

“很抱歉,”David声音绷得很紧,“我刷新下——”

刷新,页面龟速重载。三位投资人对着加载转圈圈看了足足三十秒。

终于加载出来了。David又试了下滑块。

这次能动了。小车跑,数字跳。

“您看,”David努力挽回,“他们能先直观体验变化率——”

屏幕一白。

David愣住,白板一张,浏览器崩溃。

“真的很抱歉,”他声音都抖了,“一小时前还好好的,我也不明白——”

Michael发问:“经常这样吗?”语气不算苛刻,只是判断。

“不是,呃……我们服务器有扩展瓶颈,但Demo一直很稳定。这个,呃……”David说不下去了,越解释越心虚。

Alex在镜头外救场:“我来开备份版,再给我们半分钟。”

那半分钟仿佛过了一小时。

Jessica神情职业,静静等。其他两位在敲键盘,大概率在记笔记:Demo崩溃,技术不稳。

Alex把备份拉起来了,David重新共享屏幕。

“好了,”David尽力让自己听起来自信,“我们再试一次。”

这回一切顺畅。微积分演示跑起来,知识图谱,发现式流程全都展示了。

但气氛不对了。魔力消失。他能看出来,他们礼貌关注,却不再兴奋。

十五分钟后,Jessica打断:“挺有意思。说说数据吧?”

“三百用户,俄勒冈老师试点,平均每次31分钟,高参与。”

“收入呢?”

“还没。但有个学区非常感兴趣——Willow Creek,有800学生。先免费试点,效果好就签合同。”

“你们还能撑多久?”

David迟疑。要不要美化一下?

“六周,也许七周。”

沉默。

Michael说:“时间不多了。”

“我知道。但我们差不多了,这次试点就是关键。”

Sara补刀:“要是试点没转正呢?你们有备选吗?”

David脑袋空白,不能说没有。

“我们对产品有信心,参与数据能说明学生喜欢,就差找到愿意付费的学校。”

又一阵沉默。

Jessica和Michael交换了一下眼神,心领神会。

“这样,”Jessica说,“我们很认同你的使命,方式也挺新。但Demo刚刚崩了,六周也太紧张。”

David心一沉,这不就是婉拒的前奏吗?

“不过,”Jessica话锋一转,“我们还是觉得有东西。这样,我们可以做一轮桥接融资,金额不大,五万美金,六个月,5M估值上限的可转债。给你时间做完试点,证明能变现。如果跑通了,我们领投下一轮。”

David不敢出声,怕一开口就破音。

Alex在镜头外:“你们希望看到最少多少成果才会领投?”

“三到五个付费学校,年收入两万美金起,模式跑通。”

“没问题!”Alex斩钉截铁。

Jessica看着David:“但说清楚,今天的Demo崩让我很警觉。如果还出技术事故,或者试点失败,我们就撤。这笔桥接资金是赌你们能执行到位,你能做到吗?”

David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。六周前还一团乱麻,两个月前产品测不过用户,每往前一步,问题就冒出来。

但Jessica给了五万美金,六个月的喘息机会,一次机会。

“能。”David咬牙。

“好,”Jessica敲了几下键盘,“这周内发协议,签了就打款。但David——”她盯着他,“必须搞定技术问题。去学校路演时要是再崩,就没有下次了,明白吗?”

“明白。”

会议结束。

David盯着空白的Zoom界面,呆坐着。

“差点翻车。”Alex进来。

“差点啥?成功还是毁灭?”

“两者都差点。”

David打开浏览器控制台,翻错误日志。嗯——内存泄漏。Demo他自己测试时反复跑,浏览器早撑不住了。

本可以提前发现,本可以睡一觉后细致测试。

结果差点炸掉整个融资。

“五万美金!”Alex说,“够大了!”

“前提是我们能修好bug,试点能成,学校愿意付钱。”

“一步一步来。”

David点头,手还在抖。

差点就完了。要不是Jessica愿意冒险,Demo崩一次就全打水漂。

但现在,他们有六个月时间,去证明这套模式能跑通、能变现,十个月的苦熬不是白费。

压力山大,容错空间为零。

但有五万美金。

有氧气了。

“该庆祝下吧!”Alex喊,“这可是好消息。”

“我得先修内存泄漏。”

“David——”

“我差点炸了最关键的一次融资路演,真的——”他停了下,深呼吸,“修好了再庆祝。”

Alex没再劝。

David打开代码,定位bug,修,测,20遍,30遍,50遍。

没再崩。

晚上七点,他终于关掉电脑。

“好了,现在可以庆祝了。”

他们点了披萨。这次不是最便宜的那种,真材实料的。

等餐的时候,David终于静下心品味现实:

钱到账了,但真是擦着线过关。Demo再崩一下就彻底凉凉。

但现在,五万美金,六个月,还有一次机会去证明这个梦想。

不是因为他路演多完美,而是Jessica即使见证了现场翻车,依然愿意赌一把。

现在,David需要证明她赌对了。

协议三天后发来,David反复读了十七遍,手抖着签了。

2月15日,五万美金到账,六个月的生死线。

Alex在旁边点头。

“咱们上路了。”David低声说。

这次他心里很清楚,迎接他的是什么——压力、期望、技术bug阴影,以及下一次可能会毁灭一切的崩溃。

不过。

他们还活着。

暂时。


五万美金,六个月,条件是要有收入。

不是种子轮,但好歹能喘口气。

David第一时间还上父母的钱,余额:48,710美元。

六个月,去验证一切。


2月28日,融资正式结束。五万美金到账。

David还了父母一千六,余额48,490美元。

妈妈来电:“拿到资助了?”

“桥接资金,够撑下去。”

“我为你骄傲。别浪费。”

“不会的。”


二月中,Willow Creek学区校长Anderson发来邮件:

“800名学生试点,六到八年级,3月30日免费试用。效果好,明年按每生8-10美元签单。你有兴趣吗?”

David反复看了三遍。这就是营收的希望。

“当然有!”


2月18日,学区电话会议。

Anderson:“你们和别家有啥不同?”

David演示微积分路径。“先让学生发现规律,再学公式。平均31分钟自愿使用,不是被逼的。”

Hayes(技术总监):“跟州教学大纲对齐吗?”

“没完全对齐。但孩子能自主从微积分玩到物理、编程,45分钟,学得是真东西,因为他们真想学。”

Anderson:“四周试点,800学生,3月30日上线。效果好,明年8美元一位。”

首年6,400美元,不算盈利,但能证明模式。

“我们参加。”


五周时间,系统要能撑800人同时在线。

五周,验证成败。


二月:服务器升级,安全审计,新交互演示上线。

俄勒冈数据稳定:平均31分钟,回访率71%,“非同寻常的投入度”。

依然没见到深度学习的质变,但参与度很高。

David每天工作14小时,做气候模拟器、音乐可视化、历史时间线。

每个Demo都遵循一条路:好奇→互动→发现→知识。

数学+编程,科学+系统思考,历史+数据分析。

成不成,三月见。800名学生的试验场即将开启。


2月28日,晚上。

David坐在桌前。这天上午资金到账,父母的钱还上了,服务器升级完成,学区试点排期也定了。

能准备的都准备好了。

等。

手机震动。一封俄勒冈老师的邮件。

主题:“有趣的发现。”

打开。

“David——我观察学生用你们平台六周了,特意没急着反馈。现在有些现象挺有意思:那些平时吃力的学生,问的问题变了,不再追着答案,而是‘如果我改了这个会怎样?’有个学生连续三周沉迷气候模拟,虽然上次考试挂了,但昨天他给全班讲温室效应,比我还清楚。他不是背下来的,是自己发现的。我不知道你们做的到底是什么,但确实触达了不同类型的孩子。——Thompson老师”

David看了两遍。

六周,才见效。六周持续使用,才看出真正的改变。

不是立竿见影,不是瞬间开窍。

慢慢渗透,慢慢改变。

一个考试不及格却能讲透原理的孩子,因为他是“发现”而不是“背诵”。

这就是产品的初衷。

David把这封邮件存进名为“Why”的文件夹。

学区试点还有四周,800学生,四周的时间。如果Thompson老师的观察有代表性,深度学习的成果要到四月下旬才会浮现——甚至比试点结束还晚。

但如果是真的——如果学生真的学得不同,早晚会显现。

David合上电脑。屋里安静,Alex已回家,窗外城市灯火。

明天还得继续准备、继续开发,也继续希望一切不会崩盘。

但今晚,久违地,他心里有了点新东西。

不是自信,不是确定感。

只是……可能性。

那种看见一个学生考试挂了却真懂了内容的可能性;那种明白“学会”与“考会”不是一回事的可能性;那种用发现而不是死记硬背来定义学习的可能性。

也许会成功。

也许不会。

但至少,现在有时间去验证。

David关了灯,账户余额:48,710美元。

试点:四周后。

答案:很快揭晓。

他睡得比过去几个月都踏实。


第十章 完

© 2022 - 2025 张欣耕

保留所有权利